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正文
之任东瓯道中 明末清初 · 吕阳
七言律诗 押阳韵
夙驾星言渡海疆,仙人羽葆上官装。
丹心犹戴宸居紫,绿草频催客舍霜。
我欲云云思汲黯,卿多吃吃是周昌
风尘一路怀天语,敢谓南箕不簸扬。
按:梁溪诗钞卷十五
华清宫杜舍人(一作张祜诗,一作赵嘏诗。) 唐 · 薛能
五言排律 押阳韵
引用典故:杜鹃魂 蝴蝶梦 周昌
五十年天子,离宫仰峻(一作旧粉)墙。
登封时正泰,御宇日何(一作初)长。
上位先名实,中兴事宪章。
(一作举)戎轻甲胄,馀地复(一作取)河湟。
道降玄元祖,儒封孔子王。
因缘百司署,聚会一人汤。
渭水波摇绿,秦山(一作郊)草半黄。
马驯金勒细,鹰健玉铃(一作马头开夜照,鹰眼利星芒)
下箭朱方满,鸣鞭皓腕攘。
畋思获吕望,谏祗避周昌
兔迹贪前逐,枭心不早防。
几添鹦鹉劝,先(一作频)荔枝尝。
月锁千门静,天吹(一作高)一笛凉。
细音摇羽佩,轻步宛霓裳。
祸乱基(一作根)潜结,升平意遽忘。
衣冠逃犬虏,鼙鼓动渔阳
外戚心殊迫,中原事可量。
(一作雪)埋妃子艳(一作貌),刃断禄儿肠。
近侍烟尘隔,前踪辇路荒。
益知迷宠佞,遗(一作唯)恨丧贤(一作忠)良。
北阙尊明主,南宫逊上皇。
禁清馀凤吹,池冷(一作映)龙光。
祝寿山犹在,流年水共伤。
杜鹃魂厌蜀,蝴蝶梦悲庄。
雀卵遗雕栱,虫丝罥画梁。
紫苔侵壁润,红树闭门芳。
守吏齐鸳瓦,耕民得翠珰
登年(一作欢康)昔酺(一作时)乐,讲武旧兵场。
(一作春)草深岩翠(一作霭),幽花坠径香。
不堪垂白叟,行折御沟杨。
新序(案《新序》三十卷,见存。十卷不录,录其佚文。) 其三十一 西汉 · 刘向
 出处:全汉文 卷三十九
周昌者,沛人,以军功封汾阴侯御史大夫高帝欲废惠帝,立戚夫人子如意。
群臣固争莫能得,廷争之强,上问其说,为人吃,曰:「臣口不能言,臣期期知其不可也;
陛下欲废太子,臣期期不奉诏(《御览》七百四十)」。
孙范青州节度使 唐 · 蒋伸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八十八
门下。
作朝廷之巨屏
实利建侯
委兵旅之大权。
必先谋帅。
况地雄北海
境接东莱
任贡盐絺。
俗尚经传。
所付至重。
擢才惟难。
太府卿孙范
文学传家。
清贞励已。
以词律振迹。
用吏理扬名。
周旋台阁之间。
浃洽休嘉之称。
分符竹
出抚蒸黎。
所至皆号为循良
秉心不爽于诚信。
洎徵还朝籍。
服在大僚。
物情与能。
公论弥畅。
俾列象河之位。
仍司长府之殷。
出纳有程。
帑藏无耗。
念此勤效。
爰议酬劳。
乃眷全齐。
名高中域。
州实分于伯禹
化则起于太公。
具五方之人。
成一都之会。
其所抚制。
必俟通明
夫务穑劝分之谓勤。
秣马训兵之谓备。
保大定功之谓德。
救患睦邻之谓仁。
率彼三军。
行兹四美。
藩垣东夏
羽卫中邦。
勤修武经。
静致俗阜。
先副朝奖。
用答予知。
既超郑默之官。
又进周昌之秩。
皆谓殊宠。
伫闻休声。
检校左散骑常侍青州节度使
封阳兴子弟诏永平元年 东汉 · 汉明帝
 出处:全后汉文 卷三
故侍中卫尉关内侯兴,典领禁兵,从平天下,当以军功显受封爵,又诸舅比例,应蒙恩泽,固让,安乎里巷,辅导朕躬,有周昌之直,在家仁孝,有曾、闵之行,不幸早卒,朕甚伤之。
贤者子孙,宜加优异。
其以汝南鲖阳封兴子庆为鲖阳侯弟博为㶏强侯,博弟员、丹并为郎(《后汉·阴识传》附)
上疏豫通帝意 东汉 · 陈忠
 出处:全后汉文 卷三十二
臣闻仁君广山薮之大,纳切直之谋;
忠臣尽謇谔之节,不畏逆耳之害。
是以高祖周昌桀纣之譬,孝文爰盎人豕之讥,武帝东方朔宣室之正,元帝容薛广德自刎之切。
晋平公问于叔向曰:「国家之患孰为大」?
对曰:「大臣重禄不极谏,小臣畏罪不敢言,下情不上通,此患之大者」。
公曰:「善」。
于是下令曰:「吾欲进善,有谒而不通,罪至死」。
今明诏崇高宗之德,推宋景之诚,引咎克躬,咨访群吏。
言事者见杜根、成翊世等新蒙表录,显列二台,必承风响应,争为切直。
若嘉谋异策,宜辄纳用。
如其管穴,妄有讥刺,虽苦口逆耳,不得事实,且优游宽容,且优游宽容,以示圣朝无讳之美。
若有道之士,对问高者,宜垂省览,特迁一等,以广直言之路(《后汉·陈忠传》,又略见袁宏《后汉纪》十七)
国子司业黎确殿中侍御史 宋 · 孙觌
 出处:全宋文卷三四一八、《鸿庆居士文集》卷二四
周昌彊直敢言,由御史大夫为诸侯相;
叔孙通习于寝庙,由太子太傅复徙奉常
忠臣爱君,义无所择,如有用我,而岂徒哉!
以尔孝悌称于闺门,行义信于朋友,横经学省,士论美然,擢升宪台,助予致理。
朕之用汝,盖赖其言。
扶遏忠邪,明辩得失,嗣有褒宠,以答尔庸。
李云 东汉 · 陈蕃
 出处:全后汉文 卷六十三
李云所言,虽不识禁忌,干上逆旨,其意归于忧国,但违将顺之礼。
礼讥暴谏,然亦有狂狷愚忠,不顾诛族之祸者,古今有之。
是以高祖周昌不讳之言,孝成皇帝赦朱云腰领之诛。
二主非不忿此二臣,以忠不思难,皆不罪之。
今日杀李云,天下犹言陛下诛谏臣,所以臣敢触龙鳞袁宏《后汉纪》二十一,又《后汉·李云传》作今「日杀,臣恐剖心之讥复议于世矣。故敢触龙鳞,冒昧以请」。)
周昌相赵论 唐 · 皮日休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九十七
夫刚柔之分在乎性。
得失之机系乎用。
苟刚暴则胜柔。
柔久则胜刚。
物之常理也。
或用之以刚处柔。
以柔处刚。
其机必得矣如以刚处刚。
以柔处柔。
其机必失矣。
周昌之性刚也。
吕后之性刚也。
汉祖以百岁后以赵王如意为忧。
故辍相赵。
呜乎。
汉高之意。
非逞志于一时纳虑于一谏而相乎。
不然。
何其用之失也。
如以昌之刚。
足固赵国
则赵之兵甲。
能当汉乎。
是不可一也。
如以昌之刚。
足固赵王
则吕氏之徵王。
特一邮夫之力耳。
不可二也。
如以昌之节。
足以存赵。
不过乎死。
死则赵王就徵耳。
是不可三也。
卒使百岁之后。
如意冤僇。
周昌愤死。
惜哉。
汉祖未崩前。
周勃统南军。
领北军。
陈平为谋主。
吕后之令。
产禄之谋。
不能当临大难而不回秉大节而不坠者也。
苟使握军政。
执相权。
必能之。
其奈何误用。
奸谗 曹魏 · 曹丕
 出处:全三国文 卷八
佞邪秽政,爱恶败俗。
国有此二事,欲不危亡,不可得也(序首二十一字从《意林》加。)
何进灭于吴匡、张璋,袁绍亡于审配、郭图,刘表昏于蔡瑁、张允。
孔子曰︰「佞人殆」。
信矣!
古事已列于载籍,聊复论此数子,以为后之监诫,作奸谗。
中平之初大将军何进,弟车骑苗,并开府
近士吴匡、张璋,各以异端有宠于,而苗恶其为人。
、璋毁苗而称进,闻而嘉之,以为一于己。
灵帝崩,进为宦者韩悝等所害。
、璋忌苗,遂劫进之众,杀苗于北阙,而何氏灭矣。
郑昭公杀于渠弥,鲁隐公死于羽父,苗也能无及此乎!
夫忠臣之事主也,尊其父以重其子,奉其兄以敬其弟,故曰爱其人者,及其屋乌,况乎骨肉之间哉!
独何嘉焉。
袁绍之子谭,长而慧(三国志袁绍传注作惠。古书皆以惠为慧字。),尚少而美。
绍妻爱尚,数称其才,绍亦雅奇其貌,欲以为后,未显而绍死。
别驾审配护军逢纪,宿以骄侈不为谭所善,于是外顺绍妻,内虑私害,矫绍之遗命,奉尚为嗣。
颍川郭图、辛评,与配、纪有隙,惧有后患,相与依谭。
盛陈嫡长之义,激以绌降之辱,劝其为乱,而谭亦素有意焉,与尚亲振干戈,欲相屠裂。
王帅承天人之符应,以席卷乎河朔,遂走尚枭谭,禽配馘
二子既灭,臣无馀(句有脱文。)
绍遇因运,得收英雄之谋,假士民之力,东苞巨海之实,西举全晋之地,南阻白渠黄河,北有劲弓胡马,地方二千里,众数十万,可谓威矣。
当此之时,无敌于天下,视霸王易于覆手,而不能抑遏愚妻,显别嫡庶,婉恋私爱,宠子以貌。
其后败绩丧师,身以疾死,邪臣饰奸,二子相屠,坟土未乾,而宗庙为墟,其误至矣。
刘表长子曰琦,始爱之,称其类已。
久之,为少子琮纳后妻蔡氏之侄。
至蔡氏有宠,其弟蔡瑁、表甥张允,并幸于,惮琦之长,欲图毁之。
而琮日睦于蔡氏,允、瑁为之先后。
琮之有善,虽小必闻;
有过,虽大必蔽。
蔡氏称美于内,、允叹德于外,日然之,而琦益疏矣,出为江夏太守,监兵于外。
、允阴司其过阙,随而毁之,美无显而不掩,阙无微而不露。
于是忿怒之色日发,诮让之书日至,而琮坚为嗣矣。
故曰容刀生于身疏,积爱出于近习,岂谓是邪。
泄柳、申详,无人乎穆公之侧,则不能安其身,君臣则然,父子亦犹是乎!
后表疾病,琦归省疾。
琦素慈孝,、允恐其见,父子相感,更有托后之意,谓曰︰「将军命君抚临江夏,为国东藩,其任至重。
今释众而来,必见谴怒,伤亲之欢心(心字依三国志刘表传注加。),以增其疾,非孝敬也」。
遂遏于户外,使不得见,琦流涕而去,士民闻而伤焉。
易牙、杜宫,竖牛虚器,何以加此。
琦岂忘晨凫北犬之献乎!
隔户牖而不达,何言千里之中山
嗟乎!
父子之閒,何至是也?
表卒,琮竟嗣立,以侯与琦,琦怒投印,伪辞奔丧,内有讨、允之意。
会王师已临其郊,琮举州请罪,琦遂奔于江南
昔伊戾、费忌,以无宠而作谗,江充、焚礼(焚礼当考。),以负罪而造蛊,高、斯之诈也贪权,躬宠之罔也欲贵,皆近取乎骨肉之閒,以成其凶逆。
悲夫!
匡、璋、配、图、瑁、允之徒,固未足多怪。
以后监前,无不烹菹夷灭,为百世戮试(旧校云试恐当作诋。)
然犹昧于一往者,奸利之心笃也。
其虽离父子,隔昆弟,成奸于朝,制事于须臾,皆缘厓隙以措意、托气,应以发事,挟宜愠之成画,投必忿之常心。
势如憞怒,应若发机,虽在圣智,不能自免,况乎中材之人。
若夫爰盎之谏淮南田叔之救梁孝,杜邺之绐二王,安国之和两主,仓唐之称诗,史丹之引过,周昌犯色以廷争,叔孙切谏以陈诫,三老抗疏以理冤,千秋托灵以寤主,彼数公者,或显德于前朝,或扬声于上世,或累迁而登相,或受金于帝室。
其言既酬,福亦随之,斯可谓善处骨肉之閒矣(群书治要卷七。)
陈政本疏 曹魏 · 王肃
 出处:全三国文 卷二十三
除无事之位,损不急之禄,止浮食之费,并从容之官。
使官必有职,职任其事;
事必受禄,禄代其耕,乃往古之常式,当今之所宜也。
官寡而禄厚,则公家之费鲜,进仕之志劝。
各展才力,莫相倚杖。
敷奏以言,明试以功。
能之与否,简在帝心。
是以唐虞之设官分职,申命公卿,各以其事,然后惟龙为纳言,犹今尚书也,以出内帝命而已。
夏殷不可得而详,《甘誓》曰「六事之人」,明六卿典事者也。
《周官》则备矣,五日视朝,公卿大夫并进,而司士辨其位焉。
其《记》曰:「坐而论道,谓之王公;
作而行之,谓之士大夫」。
及汉之初,依拟前代,公卿皆亲以事升朝,故高祖躬追反走之周昌武帝遥可奉奏之汲黯宣帝使公卿五日一朝,成帝始置尚书五人。
自是陵迟,朝礼遂阙。
可复五日视朝之仪,使公卿尚书,各以事进。
废礼复兴,光宣圣绪,诚所谓名美而实厚者也(《魏志·王肃传》)
上书谏明帝 曹魏 · 董寻
 出处:全三国文 卷四十三
臣闻古之直士,尽言于国,不避死亡。
周昌高祖桀纣刘辅譬赵后于人婢,天生忠直,虽白刃沸汤,往而不顾者,诚为时主爱惜天下也。
建安以来,野战死亡,或门殚户尽,虽有存者,遗孤老弱,若今宫室狭小,当广大之,犹宜随时,不妨农务,况乃作无益之物,黄龙凤皇,九龙、承露盘土山、渊池,此皆圣明之所不兴也。
其功参倍于殿舍。
三公九卿侍中尚书,天下至德,皆知非道而不敢言者,以陛下春秋方刚,心畏雷霆。
今陛下既尊群臣,显以冠冕,被以文绣,载以华舆,所以异于小人;
而使穿方举土,面目垢黑,沾体涂足,衣冠了鸟,毁国之光,以崇无益,甚非谓也。
孔子曰:「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无忠无礼,国何以立?
故有君不君,臣不臣,上下不通,心怀郁结,使阴阳不和,灾害屡降,凶恶之徒,因间而起,谁当为陛下尽言事者乎?
又谁当干万乘以死为戏乎?
臣知言出必死,而臣自比于牛之一毛,生既无益,死亦何损?
秉笔流涕,心与世辞。
臣有八子,臣死之后,累陛下矣(《魏志·明帝纪》注,《御览》四百五十三并引《魏略》)
通志 西晋 · 傅玄
 出处:全晋文 卷四十八
夫能通天下之志者,莫大乎至公;
能行至公者,莫要乎无忌心。
唯至公,故近者安焉,远者归焉,枉直取正,而天下信之;
唯无忌心,故进者自尽,而退不怀疑,其道泰然,浸润之谮,不敢干也。
《虞书》曰:「辟四门」,则天下之人辐凑其庭矣;
明四目」,则天下之人乐为之视矣;
「达四聪」,则天下之人乐为之听矣。
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不逆之也。
苟所有逆,众流之不至者多矣。
众流不至者多,则无以成其深矣。
夫有公心,必有公道;
有公道,必有公制。
丹朱、商均,子也,不肖,尧舜黜之;
管叔、蔡叔,弟也,为恶,周公诛之。
苟不善,虽子弟不赦,则于天下无所私矣。
鲧乱政,舜殛之;
禹圣明,举用之。
戮其父而授其子,则于天下无所忌矣。
石厚子也,石碏诛之。
冀缺雠也,晋侯举之。
是之谓公道。
夫在人上,天下皆乐为之用,无远无近,苟所怀得达,死命可致也。
唯患众流异源,清浊不同,爱恶相攻,而亲疏党别。
上之人或有所好,所好之流独进,而所不好之流退矣。
通者一而塞者万,则公道废而私道行矣。
于是天下之志,塞而不通,欲自纳者因左右而达,则权移左右,而上势分矣。
昧于利者知趣左右之必通,必变业以求进矣。
昧于利者变业而党成,正士守志而日否,则虽见者盈庭,而上之所闻实寡。
外倦于人,而内寡闻,此自闭之道也。
故先王之教,进贤者为上赏,蔽贤者为上戮,顺理者进,逆法者诛;
设诽谤之木,容狂狷之人,任公而去私,内恕而无忌,是之谓公制也。
公道行,则天下之志通;
公制立,则私曲之情塞矣。
凡有血气,苟不相顺,皆有争心,隐而难分,微而害深者,莫甚于言矣。
君人者,将和众定民,而殊其善恶,以通天下之志者也。
闻言水可不审也。
闻言未审,而以定善恶,则是非有错,而饰辩巧言之流起矣。
故听言不如观事,观事不如观行,听言必审其本,观事必校其实,观行必考其迹。
参三者而详之,近少失矣。
问曰:汉之官制,皆用秦法。
秦不二世而灭,汉二十余世而后亡者,何也?
答曰:其制则同,用之则异。
秦任私而有忌心,法峻而恶闻其失,任私则远者怨,有忌心则天下疑,法峻则民不顺之,恶闻其失,则过不上闻,此秦之所以不二世而来也。
汉初入秦,约法三章,论功定赏,先封所憎。
约法三章,公而简也。
先封所憎,无忌也。
虽网漏吞舟,而百姓安之者,能通天下之志,得其略也。
世尚宽简,尊儒贵学,政虽有失,能容直臣。
简则不苟,宽则众归之;
尊儒贵学,则民笃于义;
能容直臣,则上之失不害于下,而民之患上闻矣。
自非圣人,焉能无失?
失而能改,则所失少矣,心以为是,故言行由之,其或不是,不自知也。
先王患人之不自知其失,而处尊者天下之命在焉,顺之则生,逆之则死,顺而无节,则谄谀进;
逆而畏死,则直道屈。
明主患谀己者众,而无由闻失也。
故开敢谏之路,纳逆己之言,敬所言出于忠诚,虽事不尽,是犹欢然受之,所以通直言之涂,引而致之,非为名也。
以为直言不闻,则己之耳目塞,耳目塞于内,谀者顺之于外,此三季所以至亡而不自知也。
周昌高祖桀纣,而高祖托以爱子;
周亚夫申军令,而太宗为之不驱;
朱云折槛辛庆忌叩头流血:斯乃宽简之风,汉所以历年四百也(《群书治要》,《永乐大典》)
钱通判 南宋 · 吴儆
 出处:全宋文卷四九六七、《竹洲集》卷六
籍声名于诸公间,久仰宗工之望;
受约束于下执事,行居属吏之陈。
夫何幺么之踪,有此遭逢之幸!
辄凭尺牍,祗布寸心。
恭惟某官育粹庆源,资深学海。
千仞应览辉之瑞,九磬扬间代之音。
文雅风流,仰故家之遗范;
声猷治行,为当代之伟人。
虽更扬践之多,益峻老成之望。
周昌于诸侯之国,宁无留滞之叹;
田叔于在廷之臣,行袭褒陛之宠。
某受才无取,托势最孤。
少起闾阎,险阻艰难,已备尝于万状;
长游庠序,嵚𡼭历落,为可笑之畸人。
齑盐几阅于一终,铅椠殆逾于百战。
历三舍南宫之选,仅叨桂籍之名;
馀五年下里之居,甫逮瓜时之戍。
顾以布韦之馀习,而居箠楚之后陈。
仕路之多艰,官箴之可畏,虽三釜喜及亲之近,而一行忧作吏之难。
托一枝于深林,幸有依归之地;
开万间之广厦,更资蒙芘之私。
皇太孙立复上疏 西晋 · 阎缵
 出处:全晋文
臣前上书讼太子之枉,不见省览。
壶关三老陈卫太子之冤,而汉武筑思子之台。
高庙田千秋上书,不敢正言,托以鬼神之教,而孝武大感,月中三迁,位至丞相,乘车入殿,号曰车氏
恨臣精诚微薄,不能有感,竟使太子流离,没命许昌
向令陛下即纳臣言,不致此祸。
天赞圣意,三公献谋,庶人赐死,罪人斯得,太子以明,臣恨其晚,无所复及。
诏书慈悼,迎丧反葬,复其礼秩,诚副众望,不意吕霍之变复生于今日!
伏见诏书建立太孙,斯诚陛下上顺先典以安社稷,中慰慈悼冤魂之痛,下令万国心有所系。
追惟庶人,所为无状,几倾宗庙,赖相国太宰至忠愤发,潜谋俱断,奉赞圣意,以成神武
虽周诛二叔,汉扫诸吕,未足以喻。
臣愿陛下因此大更厘改,以为永制。
礼置太子,居以士礼,与国人齿,为置官属,皆如朋友,不为纯臣。
既使上厌至望,以崇孝道,又令不相严惮,易相规正。
汉武既信奸谗,危害太子,复用望气之言,欲尽诛诏狱中囚。
邴吉皇孙在焉,闭门距命,后遂拥护皇孙,督罚乳母,卒至成人,立为孝宣皇帝
苟志于忠,无往不可。
历观古人虽不避死,亦由世教宽以成节。
虽距诏书,事在于忠,故宥而不责。
晋兴已来,用法太严,迟速之间,辄加诛斩。
一身伏法,犹可强为,今世之诛,动辄灭门。
吕后临朝,肆意无道。
周昌相赵,三召其王而不遣,先徵入,乃后召王。
此由汉制本宽,得使为快。
假令如今,吕后必谓已反,夷其三族,则谁敢复为杀身成义者哉!
此法宜改,可使经远。
又汉初废赵王张敖,其臣贯高谋弑高祖高祖不诛,以明臣道。
田叔、孟舒十人为奴,髡钳随王,隐亲侍养,故令平安。
向使晋法得容为义,东宫之臣得如周昌,固护太子得如邴吉,距诏不坐,伏死谏争,则圣意必变,太子以安。
田叔、孟舒侍从不罪者,则隐亲左右,奸凶毒药无缘得设,太子不夭也。
臣每责东宫臣故无侍从者,后闻颇有于道路望车拜辞,而有司收付洛阳,奏科其罪。
然臣故莫从,良有以也。
又本置三率,盛其兵马,所以宿卫防虞。
使者卒至,莫有警严覆请审者,此由恐畏灭族。
皇孙冲幼,去事多故。
若有不虞,强臣专制,奸邪矫诈,虽有相国保训东宫,拥佑之恩同于邴吉,适可使玉体安全,宜开来防,可著于令:自今已后诸有废兴仓卒,群臣皆得辄严,须录诣殿前,面受口诏,在后为信,得同周昌不遣王节,不听臣子隐亲,得如田叔、孟舒不加罪责,则永固储副,以后安嗣之远虑也。
来事难知,往事可改。
臣前每见詹事裴权用心恳恻,舍人秦戢数上疏启谏;
而爰倩赠以九列,权有忠意,独不蒙赏。
谓宜依倩为比,以宠其魂。
推寻表疏,如秦戢辈及司隶所奏,诸敢拜辞于道路者,明诏称扬,使微异于众,以劝为善,以奖将来也(《晋书·阎缵传》)
又陈宜选择东宫师傅 其二 西晋 · 阎缵
 出处:全晋文
今迎太子神柩,孤魂独行,太孙幼冲,不可涉道。
谓可遣妃奉迎远路,令其父衍随行卫护。
皇太子初见诬陷,臣家门无祐,三世假亲,具尝辛苦,以家观国,固知太子有变。
臣故求副监国,欲依邴吉故事,距违来使,供养拥护,身亲饮食医药,冀足救危。
主者以臣名资轻浅,不肯见与。
世人见笑,谓为此职进退难居,有必死忧,臣独以为苟全储君,贾氏所诛,甘心所愿。
监国御史直副皆当三族,侍卫无状,实自宜然,臣谓其小人,不足具责。
孔子曰:“可以托六尺之孤,临大节而不可夺”。
是以圣王慎选,故河南尹向雄,昔能犯难葬故将钟会文帝嘉之,始拔显用,至于先帝,以为右率。
如间之事,若得向雄之比,则岂可触哉?
此二使者,但为愚怯,亦非与谋,但可诛身,自全三族,如郭俶、郭斌,则于刑为当。
东宫亦宜妙选忠直亮正,如向雄比。
陛下千秋万岁之后,太孙幼冲,选置兵卫,宜得柱石之士如周昌者。
世俗浅薄,士无廉节,贾谧小儿,恃宠恣雎,而浅中弱植之徒,更相翕习,故世号鲁公二十四友
前见臣表理太子,曰:“阎儿作此为健,然观其意,欲与诸司马家同”。
皆为臣寒心。
伏见诏书,称明满奋、乐广。
侍郎贾胤,与亲理,而亦疏远,往免父丧之后,停家五年,虽为小屈,有识贵之。
潘岳、缪徵等皆父党,共相沈浮,人士羞之,闻其晏然,莫不为怪,今诏书暴扬其罪,并皆遣出,百姓咸云清当,臣独谓非。
徵二十四人,宜皆齐黜,以肃风教(《晋书·阎缵传》)
史断一 其四 周昌赵王如意 宋 · 周紫芝
 出处:全宋文卷三五二六、《太仓稊米集》卷六四
高皇帝赵王如意周昌,而使为之相,其筹之甚熟,其委之甚重。
非昌之鲠亮刚介,高帝当不以是付之。
高帝之诚意恳到,则亦不能受其所托也。
盖父子之爱,君臣之义,情动于中而义形于色,其势然也。
高帝崩,惠帝少,吕氏戚姬之衅作,必欲杀赵王而后已。
于是时不念高帝付托之意而为之深虑乎?
然则为计当如之何?
必抗危言、极正论,免冠顿首,伏地涴血,力陈母子大义,使之知天地之道,祸福之理。
彼虽女子之不孙,幸而一悟其非,则自怨自解而危难遂平
王既不死,亦能全,此上策也。
不能为此计焉,得为无过哉?
始,太后使人召使者三反而不往,亦已壮矣。
太后怒,又使人召之,则当为之辞曰:「高皇赵王属臣,今太后欲杀赵王而召臣,臣为赵王相,义不当往。
万一臣既往,而王畏祸且自尽,则责在臣。
臣焉敢舍王而为自全之计乎」?
不能为此辞,使太后胁而往,固已失策,然尚有可及焉。
及见太后太后骂曰:「汝岂不知我之怨戚氏乎」?
当为之辞曰:「高帝以赵王属臣。
太后欲杀赵王而召臣,臣舍王而来,是臣不忠,请先杀我以明臣节。
臣死后,幸赦王,使臣不羞高帝于地下足矣。
如是则是臣能死节于其主,而太后不失慈母之名也。
太后裁之」。
又不能为此辞,使太后卒召王而鸩之,则昌之罪不可逃矣。
高帝策安刘氏者以为全。
至于属赵王周昌,固尝断以己意,以谓昌之可以保王于百年之后矣,而卒失之,何邪?
岂亦生死之数自有定分,非人力之所能为欤?
抑亦吕氏之暴甚于乳虎,群臣畏之而不敢言欤?
以为非人力之所能为,则未尝有一言而赵王死。
以谓畏太后而不敢言,则为人臣者固不当畏死而自全也。
然则昌之罪为不可逃,抑又明矣。
咏史二十一首 其四 元末明初 · 刘基
 押尤韵
周昌勇廷诤,子房善奇谋。
王陵抗高议,平勃终安刘。
经权两不废,道立知亦周。
煌煌东都士,节义明清秋
孰知谗佞巧,举足触戈矛。
顾此悲世运,泫然涕交流。
咏史诗二首 其一 东晋 · 袁宏
 押月韵
续晋阳秋曰:虎少有逸才。文章绝丽。曾为咏史诗。是其风情所寄。少孤而贫。以运租为业。谢尚时镇牛渚。乘秋佳风月。微服泛江。会虎在运租船中讽咏。声既清会。辞又藻拔。非所曾闻。乃遣问讯。答曰:是袁临汝郎诵诗。即其咏史之作也。
周昌梗概臣,辞达不为讷。
汲黯社稷器,栋梁表天骨。
陆贾厌解纷,时与酒梼杌。
婉转将相门,一言和平勃。
趋舍各有之,俱令道不没(○《类聚》五十五。广《文选》十八。《诗纪》三十二。)
汉嗣 晚唐 · 唐彦谦
七言绝句 押文韵
汉嗣安危系数君,高皇决意势难分。
张良口辨周昌吃,同建储宫第一勋。